浮游矶钓基础知识之三十五——操控钓组的意义

所谓钓组的操控是指垂钓者人为地对钓组施加外力或者借助于风、浪等自然界力量控制钓组的运动速度或方向,使钓组呈现合理状态并活化钓饵的一种手段。

所谓钓组的操控是指垂钓者人为地对钓组施加外力或者借助于风、浪等自然界力量控制钓组的运动速度或方向,使钓组呈现合理状态并活化钓饵的一种手段。

操控钓组的意义是使诱饵同钓饵尽量同步运动,使钓组循着诱饵带的正确路径行进,使线组呈现合理状态并令钓饵自然、生动。从严格意义上讲,钓组的操控方法同前面所述的诱饵使用方法是确保能否达到“诱钓同调”的两个核心问题,决定了能否让鱼主动、顺利地咬钩。

要想达到这一目的,仅限于将钓组丢进水中随波逐流是办不到的。自钓组入水开始下沉起,由于钓组中咬铅重量一般都大于钩、饵重量之和而咬铅体积却小于钩、饵体积之和(经测试:普通3号チヌ钩重量为 0.08克,仅相当于G7咬铅的重量;4号チヌ钩重量为0.11克,不足G6咬铅的重量;5号チヌ钩重量为0.15克,不足G5咬铅的重量),因此会形成咬铅下沉快、钓饵下沉慢的现象,从而使下沉的线组以咬铅为折点形成咬铅先沉、钓饵后沉的“V”字型状态。而在钓饵就位后,漂浮在水面上的浮标会受到风、浪等外界条件的干扰,而深入水下的钓饵则因咬铅、鱼钩重量的制约,浮标同钓饵二者运动的速度和方向并不完全相同,另外,多数海水潮流都具有表层流速快、底层流速慢的特点,再考虑到浮标的体积大导致的受力面积大,浮标则更容易接受海流的力量,因此,水面浮标的运动速度将明显快于水下钓饵的运动速度,最终使钓组呈现出浮标随流走在前面、钓饵被浮标拖拉走在后面、自浮标到钓饵的线组呈逆流倾斜的状态。

(不加控带时的线组状态同控带后的线组状态对比)

 


 

那么线组下沉时的“V”字型状态以及乘流前行时的逆流倾斜状态有哪些缺点?

1、呈“V”字型下沉状态的线组缺点:

1)钓饵下沉不够自然,容易使鱼产生戒心。由于钓饵的下沉受到咬铅下沉时的下拉力影响,使得钓饵下沉速度和状态同撒下的诱饵下沉的速度和状态明显不同,再加上首先呈现在鱼眼前的是子线而非钓饵,因此在垂钓一些戒心较强的鱼时会进一步增加鱼的警惕性。

2)不能迅速准确地传递鱼讯。由于线组上存在折点,鱼咬钩转身下潜的信号不能迅速通过钓线传导到浮标上,从而错失扬竿作合的时机。

2、逆流倾斜状态的线组在乘流时的缺点:

1)违背了鱼进食的规律。鱼在流水中进食一般呈现头部冲着水流的逆流状态,这种体位有利于鱼类毫不费力地捕捉到水流带来的食物。如果线组呈逆流倾斜状态,首先漂到鱼眼前的就不是钓饵而是子线,会使鱼产生戒心并影响到钓饵顺利入口。

2)影响浮标信号的传导。呈逆流倾斜状态的线组,漂浮在水面上的主线同水下的线组形成一个锐角。在这种角度下,鱼咬钩反应到浮标上的信号要远远小于线组顺流伸展开呈现钝角状态时的信号动作,甚至在鱼吃食刁口时会出现钓饵被啃光而浮标无信号的状况。

3)钓饵显得呆板。之所以线组形成这种逆流倾斜状态,是因为在垂钓时任由钓组自行漂流而不加以操控造成的,而在这种随波逐流情况下,钩子上的钓饵只能被线组拖拉着在某一水层顺水漂流,自然会显得呆板缺乏活力,不容易引起鱼的注意,激发不了鱼的捕食欲望。

基于上述原因,我们在实际操作中就必须通过限制线组的下沉速度和浮标的运动速度力争使钓组呈现钓饵前行的伸展状态,同时通过限制浮标的运动或者主动提拉钓组,使水下钓饵在水流的冲击下或人为提拉下反复做出上扬、下潜的波浪式运动状态。而这种模仿小鱼虾游动的上、下起伏运动状态对于目标鱼来说极具杀伤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