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流行舔一种又黑又硬的东西,我反正是下不去嘴…

如果你去YouTube搜Nintendo bitter,就会看到很多人伸出舌头在舔一张神秘黑色小卡片的视频。

如果你去YouTube搜Nintendo bitter,就会看到很多人伸出舌头在舔一张神秘黑色小卡片的视频。

 

视频里不分男女老少,都满脸嫌弃又着了魔一般地举着下面的小卡片,呲溜一声舔过,偶尔冒出个胆大的,会整个含在嘴里。

△ 一想到以后买的二手switch游戏卡带都是被人舔过的······


他们舔的是任天堂的switch游戏卡带。一觉醒来,当代流行趋势已经发展得这么馋了吗?日本小学生互舔眼球就很看不懂了,现在连游戏卡带都不放过,是世风日下还是七姨老了?

 

而“年轻”的网友其实是在尝任天堂switch的游戏卡带有多苦。对,他们不去测游戏机也不玩游戏,直播舔卡,就是为了尝尝有多苦。

△当联合国宣布92年就算中年人,我也不得满头问号地服老。


自从3月3日switch游戏机上线,就刮起了这阵“舔游戏卡”的妖风。据说是任天堂公司为了避免熊孩子误食卡带,在上面添加了苯甲地那铵。

 


△苯甲地那铵 化学式:C28H34N2O3 

 

苯甲地那铵是目前世界上已知最苦的化合物,又叫苦精,在溶液中的浓度达到0.003%时便叫人难以忍受,在日用品中主要被用作厌恶剂和驱散剂(这么说起来,对付熊孩子也算是投放精准了)。


舔过的网友有的说味道像油漆,有的说像青椒,也有说像杀虫剂、指甲油、记号笔、刚刷完牙喝咖啡和吃苹果、糊满柠檬汁的垃圾桶底部、粪便... ...清奇的苦味瞬间从舌头扩散开来,充满整个口腔。

 

至于他们为什么会知道杀虫剂、垃圾桶还有粑粑的味道,暂时就不要去细想了。

△想买switch,就是为了舔一舔卡带


但是我发现一个事儿,同样是舔这么烈的苦精,有的人舔了想割舌头,有的人却没反应,甚至露出微笑。


△我挨个看了不下30个视频吧,觉得不苦的网友不在少数

 

刨去网络夸大的成分,每个人的苦味敏感度不同,可能才是上面这些好奇心旺盛的网友舔完卡带后,表现大相径庭的原因。

 

1931年,一位名叫亚瑟.福克斯的化学家不小心将苯硫脲(PTC)吹入空气中,然而除了他自己之外的很多同事都抱怨那种物质太苦。

 

后来,经过科学研究发现,苦味和味觉敏感度的性状是由一种叫做丙基受体基因(TAS2R38)决定的,在人类第7号染色体上。


△猫的苦味敏感度比人类高很多


对于苦味不敏感的人,有可能是这种基因变异,负责生产蛋白质,作为味蕾中的味觉感受器的能力被影响了。这种基因也影响了我们对甜品的偏好,对苦味敏感的人,一般也比较喜欢吃甜点。

 

该基因位点突变的人群,味觉受体蛋白上的49号氨基酸由丙氨酸变为脯氨酸,从而导致味觉受体蛋白结构发生变化,因此对含PTC物质的苦味感受不敏感。

 


但也有很多人小时候完全拒绝吃苦,不喜欢吃蔬菜以及任何带有苦味的食物,但到了十多岁或成年后,反而能吃苦了,这与人的味觉灵敏度有关,与基因无关。

 

人出生后味觉是最灵敏的时期,一直持续到青少年,所以很多儿童药片都屏蔽了苦味。成年人对味觉的敏感度会逐渐降低,所以我们变得能吃苦了,吃辣也是同理。


△绝对不是因为成年后生活太苦!怎么可能?

 

感受苦味、躲避有毒植物,是人类经过漫长的自然选择才进化出来的“天生”能力,苦味是保护人体不受有害物质危害的信号。

 

多数人是怕苦的。但中国很多人不怕“苦”,其原因归根是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一方面中医认为“良药苦口”;另一方面“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思想根深蒂固。但实际上,一些传统的苦口良药,比如雄黄(含有砷),芦荟(含有汞),都是会对人体造成伤害的。

 

如果你是个南方人,可能就更能吃苦了。南方植物丰富多样,常年生活在南方的人更擅长应对植物,不仅药物还有饮食。因此南方人普遍比北方人吃的苦味蔬菜多很多,对苦味不敏感的南方人也多于北方。

 

现在四通八达的,这种南北差异也在逐步减小。但少数民族间受民族文化的限制,饮食习惯不易改变,对苦味的感受依然存在较大差异。



顺便扫清一个小误区,有种说法叫“味觉地图”,即传说中,舌头上的特定区域专司一种味觉:舌尖甜味敏感,舌根对苦味敏感,舌头两侧则对酸味和咸味敏感。


△可惜了是假的,不然教小朋友学英语多方便啊(误)。

 

我们通过味蕾感受味觉,每一个味蕾包含50到150个不同味道的受体细胞,每一个味蕾都能够感受到所有的基本味觉。无论味蕾如何分布,舌头各个区域对于不同味觉的敏感程度都是相差无几的。

 

换句话说,你拿舌尖去舔游戏卡带,还是高难度伸到舌根沾沾,该觉得苦都会觉得一样苦。


基因已经决定,你来当这一届“苦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