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极血红一片,青藏高原发现28种新病毒!一场危及75亿人的灾难正在发生
作者:斜杠先生
来源:斜杠先生(ID:isslash)
全世界都在关注新冠肺炎的时候,一个关乎全球75亿人的消息,迅速淹没在信息流中。
很少有人意识到,另一场灾难,正在酝酿之中。
2月9日,巴西科学家在南极北端西摩岛测得20.75℃的气温。

一位科学家惊恐地说,“我从未见过这样的情况。”
是啊,谁都没见过。
这是1880年有气象记录以来,南极气温首次突破20℃。
中国极地科考船“雪龙号”水手长潘礼锋也直言,“今年南极的温度,确实有些异常。”
在我们过去的认知当中,南极年平均气温为零下25℃,是不折不扣的“极寒之地”。
但是,曾经的“极寒之地”,也开始“发热”了。
甚至,开始“流血”了。
大约几周前,乌克兰沃尔纳德斯基研究基地周围,出现罕见一幕:
原本白茫茫的雪地,出现片片血红。

一道道血色条纹,嵌入冰层。

2月28日,英国《太阳报》报道称:
任何人看到“血雪”的人,都会认为这片土地在流血。
实际上,雪之所以变红,是因为一种名为“Chlamydomonas nivalis(雪地衣藻)”的红色藻类入侵。
但是,这种红色藻类只会在气候变暖之后,才会大量繁殖。
也就是说,大规模“血雪”再现南极,已经充分说明这里的气温在逐渐升高。
值得注意的是,
大量的“血雪”能够显著降低冰雪对太阳光的反射,从而加剧冰雪升温,使得更多的藻类苏醒,然后陷入恶性循环。
研究人员表示,“这十分危险。”
南极气温创新高的背后,是一双双哭泣的眼睛,是一个个死去的生命……
过去40年里,磷虾遍布南极海域。
如今,磷虾数量锐减80%。
锐减的两大原因,除了过度捕捞,还有气候变暖。
磷虾对温度变化非常敏感,只需0.5℃,就能大大削弱它的繁殖能力。
就这样,以磷虾为食的企鹅们,轻则食不果腹,重则活活饿死。
巴西曾发现500多只企鹅尸体,经过解剖发现,大多数企鹅胃里没有残留食物。

甚至,有的企鹅,没来得及出生,或者刚出生没多久,就结束了一生。
由于冰层变薄,企鹅幼卵和企鹅幼崽,常常掉进冰窟丧命。
摄影师丹尼尔·考克斯在南极的冰原上,曾拍到大量帝企鹅俯身低头的画面。

它们看起来异常痛苦,似乎在哀悼死去的幼崽。
有的企鹅,则在遍地横尸中,徘徊不断,试图寻找自己的孩子。

因为栖息地被严重破坏,企鹅们不得不寻觅新住所。
可是,寻觅新住所哪有那么容易?
它们大多,死在了路上……
这一现象,近几年才出现。人们称之为,“死亡之旅”。
一只企鹅想要活下去,有多难?
2016年,冰山坍塌,导致15万只企鹅因捕食困难死亡;
2017年,南极总数达4万只的阿德利企鹅,只有两只新生小企鹅幸存;
今年1月,上万只企鹅,从南极半岛北部的象岛集体消失……
美国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专家表示,如果不采取行动,帝企鹅将在本世纪末走向灭绝。
曾经的它们,可可爱爱。

现在的它们,不忍心多看一眼。

明明,它们什么都没有做错啊……
“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被很多人奉为处世圭臬:
企鹅死了就死了呗,关我什么事。
殊不知,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无辜的精灵,在用生命预演着人类的未来。
2012年至今,南极大陆的冰融化速度翻了3倍。
过去的25年间,这里有3万亿吨的冰融化。
其中有50%,融化于最近5年。
纪录片《南极洲:末日的地球》曾发出警告,海平面每上升1英寸,后果就会很严重。

科学家预测,本世纪内全球海平面会上升6至58厘米。
去年10月,美国非营利组织“气候中心”研究表明:
2050年前,全球各大城市将有沉没风险,亚洲国家将有超过2/3的民众受影响。
同期,《自然通讯》杂志表示,2050年全球将有3亿人会受到海平面上升的影响。
其中,孟买、曼谷和上海,可能完全沉没。

如今掉入冰窟死去的小企鹅,就是未来被卷进海啸、飓风的人类……
如今为了生存而迁徙的企鹅们,就是未来为了生存而迁徙的我们……
如果说,海啸、飓风常发生在沿海地区,尚且可以远离。
那么,病毒的无差别攻击,则让每个人都陷入危险。
而冰川融化,将会释放出被冻结的许多病毒。
今年1月7日,发表在bioRxiv的论文表明:
俄亥俄州立大学的科学家,在青藏高原提取的冰核样本中,发现了33种不同病毒的遗传信息,再一次证实了古老病毒的存在证据。
在这33种病毒里,有28种是此前从未记录过的新病毒。

一旦环境和温度条件许可,这些冻结在冰川中的病毒就会再度活跃、繁殖、传播甚至发生变异。
这,绝非危言耸听。
2016年8月,西伯利亚亚马尔半岛爆发炭疽病疫情。
调查发现,气候变暖促使永久冻土层解冻,在此地区消失了75年的炭疽杆菌,卷土重来。
退一万步说,就算病毒的恐怖是未知的,甲烷大量释放的危害还是肯定的。
冰川消融的同时,冰冻甲烷也将随之流出。
甲烷是另一种温室气体,其破坏大气层的能力是二氧化碳的25倍。
如果大量甲烷流出,全球将加速变暖。
然后,形成“变暖-冰川融化-甲烷流出-再变暖”的死循环。
一次灾难的背后,有一百次预警。
眼下,南极首破20℃,北极情况更糟糕。

北极熊没有了浮冰,无法捕猎。
饥饿至极,只能到人类居住的地方寻找食物。


数10万头海象为了获得生存空间,只能迁徙。
有时,好不容易爬上悬崖,下一秒却不幸摔死。


冬末春初的冰越来越薄,母海豹难以如期生产。
一些出生不足12天的小海豹,过早地跌进冰海夭折。

南北极,是地球气候变化最透明的镜子。
这一年,更将载入史册:庚子大灾,全球无一幸免。
疫情、蝗灾、山火、雪灾、干旱、火山爆发、飓风、海啸、洪水肆虐、永久冻土层解冻、北极甲烷大爆发、珊瑚礁死亡、澳大利亚大蝙蝠咬人……
遗憾的是,多少人正在无视这些预警?
曾看到一个环保话题,网友@大雪说,
我很早就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了,可惜身边的人都觉得我是个神经病!
这个时代,多少人正在忽略环保?
诚然,环保需要全世界的配合,需要新科技的力量。但我们每一个普通人,也是不可或缺的一份子。
对于我们每一个普通人来说,环保不需要特殊记忆,只是一个小举措而已。
暖气降低2℃,空调调高2℃;
去超市购物,尽量自带环保袋;
不买动物皮毛制品;
拒吃野生动物;
做好垃圾分类;
随手关闭电源;
……
-
海洋荒漠化:舟山渔场成“死海”,高科技让两千万渔民又爱又恨
根据环保调查数据显示,中国近海捕捞上来的鱼中有大约30%是还没有长大的幼鱼,总重达到约400万吨,比日本全国总捕捞量还要高。
钓鱼杂谈 2021-03-23 -
方国洪:潮起潮落逐浪行
潮汐每昼夜有两次高潮,“昼涨称潮,夜涨称汐”。潮汐潮流的研究与国防建设、航运交通、海洋资源开发、能源利用、环境保护、港口建设和海岸防护等关系密切,而潮汐学是物理海洋学中的重要分科之一。
钓鱼杂谈 2020-11-23 -
[钓鱼杂谈] 2023-04-08
[视频]电鱼、毒鱼和炸鱼之前必须了解这些知识........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各种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程度不断加深。然而,这些行为也同时带来了对于自然生态的危害。其中,电鱼、毒鱼、炸鱼等行为对于水生生物和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特别大。
-
[钓鱼杂谈] 2020-08-22
[视频]船舶迎击狂风巨浪,你一辈子不想见的大场面
-
[钓鱼杂谈] 2019-01-20
[视频]六年后,潜水员再一次遇到世界上最大的大白鲨(附上2013年海洋学家在墨西哥第一次拍摄的世界最大的大白鲨视频
美国潜水员马克·莫勒(Mark Mohler)和金伯利·杰弗里斯(Kimberly Jeffries)等人于上周日(13日),在夏威夷瓦胡岛(Oahu, Hawaii)附近遇到了世界上最大的大白鲨。潜水员们无惧生死,近距离接触这条名为Deep blue的鲨鱼,并且目睹了它享用美食的过程,快来一睹为快吧!
-
1500万尸体,640万吨垃圾,继“冰桶挑战”之后,又一挑战火遍了全球…
钓鱼杂谈 2019-04-13 -
夏天了还不去海钓?
夏天了还不去海钓广东省珠海市可是海钓的天堂,这里有绵长的海岸线,如果你想体会到夏天海边的激情,那么珠海可以你满足你所有对于快乐的需求。
钓鱼杂谈 2020-08-02 -
[钓鱼杂谈] 2019-10-29
[视频]对淳朴的海岛人来说,蟛蜞汁不仅仅是一种食物,更是被保存在岁月之中的生活和记忆。
蟛蜞汁,是海岛的特产之一,蟛蜞它形如小蟹,拇指大小,是小型蟹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