呆住了丨很多阳江人都忘了它,你猜得出来么? 号外君清明节回老家一趟后,有重大发现! 号外君清明节回老家一趟后,有重大发现!它是什么?艺术品?阳江正宗糯米鸡?草鸡玩具?看见它为什么会陌生而熟悉估计很多人都忘了但一看见就似曾相识它还在我们阳江人的记忆中←记忆中小时候特别喜欢提着它在村子跑来跑去炫耀,也舍不得把它吃掉,到饿的时候再打开来吃,或者家人不愿意做来吃的时候,会央求爷爷做几只拿来玩。它叫“荚包”(号外君家里人是这么叫的),由“荚”织成的“鸡”形。什么是“荚”这在农村经常看到,叶子像一把长长的“利剑”,三面有锋利的呈锯齿形的刺,即除了叶子两边有锯齿之外,叶子中间凸起的脊背也带有锋利的锯齿,一不小心,就会钩破衣服和手。阳江人叫“荚”学名:假菠萝、野菠萝、露兜树记忆DAY1它的叶子用来包粽子,也经常用它的枯茎当柴来烧,小时候常割下它的叶子卷成喇叭来吹,或者做成“风车”。简易风车来看看荚包是怎么做成的先把一米来长的新鲜芦兜一分为二,再把一分为二的芦兜叶沿中线切开(不能切到尽头),四条支叶以“井”字交叉在一起搭成“井”字,靠里面的两条叶子左右交换,做出一个尖角,再把外面的两条叶子分别交换上下位置,编织形成新的一个“井”字。把新形成的“井”字中如是再操作,就可做出三个尖角。把原先没切到尽头的一端切开,如同编制竹篮般进行对角编织,两三下功夫,一个荚包的外壳就做好了。然后在“鸡屁股”的地方装米,然后放进锅或煲里,水浸过“荚包”面为宜,然后在煮的过程中把“荚包”上下翻动,直到熟透便可食用,就像煮粽子一样。记忆荚包很多年不见之后它已经不仅仅只是一个荚包它好不好吃?说到重点了,它好不好吃?说实在话,小时候很好吃。虽然它只装米,无其他的馅料,煮熟后是一个饭团,带着清香。看完是不是有点毁童年了?!号外君记得小时候家里没什么吃的,家人做这个是为了外出干农活吃和给小孩解馋,富裕的人家会放些馅料进去,比如红豆、肥肉、小虾米等。阳江人利用农村现成的材料,巧妙地构思出编织成不同形态的东西,不仅满足吃货的视觉还能满足味觉。所以你要不得不佩服我们阳江人的聪明才智、艺术天分和创造力。谁是文化守望者农俗日渐没落后在社会进步与物质丰富下,人们也逐渐失去这种“闲心”,我们不仅离农村越来越远,所保留的记忆也越来越模糊,以往能经常看到农村特有的东西现在正在逐步消失。号外君倡议,为了保留阳江人的记忆,大家转起来吧! 精彩回复 回复: 游客可以回复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阳江钓鱼频道立场。 发贴请遵守用户许可协议 风土人情 1w+ 0 179 偉 2016-04-07 来源:eisk.cn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