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避免鱼吞钩太深
在矶钓黑鲷中,鱼吞钩太深是造成“暴口”的重要原因之一。从黑鲷的生理解剖中,可以很容易的看到:当钩子钩在鱼的口腔内,而不是鱼唇上的时候,就将子线暴露在鱼嘴的前端,而这里正是黑鲷牙齿最锋利的部位。在鱼的挣扎力和钓者操杆力的作用下,子线在锋利牙齿下的遭遇,是可以想象的。
这一点,我想许多钓友也许都过有体会。而我们在最近这次矶钓黑鲷中,也同样遇到了这样的问题。25日中午,将近收杆的时候,和我一起钓鱼的小平哥中了一尾鱼,根据阿波的下沉动作和操杆的感觉来看,应是黑鲷无疑。当线收到已经可以看到阿波时,突然“暴口”。当线收上来的时候,我仔细地检查了他的子线,全线光洁,没有一点“花”的痕迹,子线得长度几乎没有变短,断线头上是一个很“标准”的斜口。小平哥是一个有着三十几年钓龄的老钓手。从技术上说,绑钩应是无问题的。而且在他的钓组下水之前,我曾仔细地检查了他的钓组。恰巧,在他“暴口”之前,曾钓上过一尾巴掌大的小鲷,我在帮他解钩准备放生时,发现这尾鲷吞钩太深了。以至于钩解下来时,小鲷已经死亡。基于以上原因,我们推断, 这次“暴口” 的原因是被鲷锋利的牙齿咬(磨)断的。
那么,怎样避免因鱼吞钩过深而“暴口”呢?对于这个问题,我愿意谈谈我的看法,借以抛砖引玉。欢迎各位师傅指点,欢迎各位钓友参加讨论。
熟悉淡水钓中“台钓”的钓友,都知道“台钓”的扬杆时机是捕捉“第一信号”,也就是当鱼吸饵过唇的一刹那间扬杆,此时,鱼钩应钩在鱼的上唇部位。只有当钓组调的非常迟钝的时候才有可能出现“钩吞到嗓子眼”的情况。这个现象可以给我们以借鉴。与“台钓”相比较,浮游矶钓从漂的灵敏度到子线的状态都与之相差甚远。那么,能否借鉴“台钓”的一些优秀的方法而避免因鱼吞钩过深而“暴口”呢?
注意下列问题也许对避免因鱼吞钩过深而“暴口”有所帮助:
一,在作钓时注意仔细调校阿波的剩余浮力,将阿波调到平水或略没于水中,最大限度的提高阿波的灵敏度;
二,注意主线咬铅与子线咬铅的比例,讲究子线咬铅的位置,在作钓过程中,注意子线的状态,让子线保持安定,不要“太漂”;
三,在作钓过程中,注意力要集中,无时无刻“留一只眼睛”盯着阿波的动作;
四,注意把握扬杆时机,我不太赞成“阿波沉没后,数到十”再扬杆的做法,我的习惯是当阿波出现下沉动作时收回浮丝,而且要收“直”,当感觉到杆先出现阻力时,迅速扬杆;
五,注意钓饵的大小,讲究挂饵方式。
我以为注意到这几点以后,就能比较准确地把握好扬杆时机,不至于让鱼吞钩太深,因而在黑鲷狙击中占得先机。
我在矶钓黑鲷中注意到以上几个问题之后,几次黑鲷中钩都钩在了鱼唇上。9月25日这尾黑鲷也不例外,当鱼嘴合上时只能咬到钩柄,若想咬断子线几乎是不可能的。当然,也许这仅仅是巧合,有偶然的因素在内。我不知道其他钓友们是否也遇到过这样的问题?并且是怎样解决的?
-
流在哪里鱼在哪里,您瞧准了!
年后上班开始,看到后台钓友粉丝留言最多的就是,海钓路亚的时候,鱼群在哪里?标点在哪里?
海钓教学 2019-02-12 -
海洋中常见的鳗鱼种类
鳗鱼在全世界有18种,其中台湾有日本鳗、鲈鳗、西里伯斯鳗和短鳍鳗四科,但是只有日本鳗最多,其它三种都甚少见。
海鱼大全 2020-03-18 -
礁边海鲈鱼,藏身侧重点解析
水下有暗礁,在流的作用下,暗礁上方的海面会出现明显的浪涌,无风时较易分辨,迎流一侧的海面一般犹如镜子般平静,而通过暗礁上方的流尾则呈现出起伏的流纹,这样的地形在岛礁钓鲈时尤为常见。
海钓教学 2019-05-07 -
大马哈鱼为何能找到回家的路?
大马哈鱼,是鲑形目(Salmoniformes)其中一种,属鲑科鱼类,是鲑鱼的一种,是著名的冷水性溯河产卵洄游鱼类。有9亚目25科146属510种,纯淡水种类82种。它们出生在江河淡水中,却在太平洋的海水中长大。
海鱼大全 2019-06-14 -
[海鱼大全] 2023-04-15
[视频]钓鱼经常遇到的红友(紫红笛鲷)是一种非常美味的鱼!
紫红笛鲷是一种深受钓鱼爱好者喜爱的鱼类,也是一款非常美味的食材。它的体型较小,一般长约20厘米,体色鲜艳,头部和背部为紫红色,腹部则是白色的。在海洋和沿海地区都能够发现它们的踪迹。
-
让我告诉你, 螃蟹为何横行走路, 眼睛能上下伸缩, 和不停地吐泡泡
螃蟹是人们非常熟的一种两栖水陆动物,它们的身影遍布河流、海洋和沙滩。
海鱼大全 2020-04-29 -
自然界中最奇特的生物, 一生只需进食一次就能存活
在生物界里,生命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植物,一类是动物。
海鱼大全 2020-05-26 -
传说中世界最好吃的鱼“黄鳍鲷”
黄鳍鲷是一种生活在热带和亚热带海域的珊瑚礁鱼类。它们通常生活在珊瑚礁和岩石附近的浅海水域中。这种鱼的身体呈椭圆形,体长一般在30厘米左右,最大可达到60厘米。黄鳍鲷的身体呈现出深蓝色的底色,腹部呈银白色,头部和背部有一些淡黄色的斑点。它们的鳍呈现出明显的黄色,因此得名黄鳍鲷。
海鱼大全 2023-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