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处理芋螺(鸡心螺)刺伤
芋螺又名鸡心螺,是腹足纲芋螺科动物的总称。全世界约有700种,主要生长于热带和亚热带海域,栖息于岩石、珊瑚礁、泥沙的海底和潮间带与潮下带浅水区。根据芋螺的猎物不同,可分为3类:①食虫芋螺,约占全部芋螺的70%左右,常见的有象牙芋螺、方斑芋螺;②食螺芋螺,常见的有织锦芋螺、黑芋螺等;③食鱼芋螺,种类较少,但毒性最强。可刺伤脊椎动物和人,导致中毒甚至致死。常见的有地纹芋螺、马兰芋螺、线纹芋螺等。
其中,毒性最强的是被誉为“杀手芋螺”的地纹芋螺。它们个体相对较大,壳口宽大,体长通常可达10cm,大者超过15cm,个体越大毒性越强。其贝壳大而坚固,呈筒状,体层具有赤褐色网纹,花纹清晰,并有2-3条深褐色横带。主要分布于西沙群岛、海南南部及印度洋-西太平洋热带海区。一只“杀手芋螺”的毒素足以杀死10个成年人,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循环、呼吸衰竭。早在300年前,就有芋螺毒死采螺人的记录。

地纹芋螺

芋螺毒器位于背部,由毒管、毒囊和齿舌组成。芋螺毒液由毒管和毒囊内壁所分泌,齿舌以毒箭方式伤人。其毒素主要成分是一些多肽化合物,它们对不同离子通道和神经受体具有高度专一性,可引起神经肌肉麻痹。
二、临床表现
2.全身症状:芋螺刺伤中毒后5~30 min,相继出现精神紧张,肌肉无力、震颤、痉挛,恶心、呕吐、流泪、流涎、下咽困难、失声、反射消失、呼吸困难、复视或视力模糊,晕厥,昏迷,共济失调,全身肌肉麻痹,最后可因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
3.误食:近年来也有因误食有毒芋螺或吃法不当引起全身中毒的病例,主要表现为神经系统障碍。发病急骤,潜伏期数分钟至数小时不等。开始唇舌和指尖麻木,然后出现深层肌肉麻痹、运动失调、平衡丧失等。严重中毒者由于呼吸障碍而死亡。
三、救治措施
1.局部处理:刺伤部位立即用热水(40~50℃)冲洗或浸泡。严重的四肢刺伤患者,可应用“高压阻流技术”阻止毒素吸收。
2.全身治疗:疼痛剧烈时注射吗啡或利多卡因(不加肾上腺素)。严重低血压及时应用盐酸纳络酮。必要时,给氧,气管切开和人工呼吸。惊厥和烦躁不安者,用抗惊厥剂或镇静剂。脱水时,静脉补液或输血浆。早期应用抗生素,防止感染。
3. 误食处理:误食有毒芋螺或吃法不当引起全身中毒的病例,主要是对症治疗,包括在活性炭或类似的吸附剂的帮助下,进行洗胃,伴有呼吸障碍者进行机械通气。
四、预防措施
加强宣传,提高对有毒芋螺危害性认识,提醒民众在海边不要捡拾芋头形状的海螺。
-
台山上川岛,一座美丽的小岛
在碧波荡漾的南海上,有一座美丽的岛屿---上川岛。上川岛属于广东台山市,位于南海,紧邻港澳。
钓鱼杂谈 2020-11-20 -
新西兰一条珊瑚鱼拍X光片, 它的舌头出现骨骼, 这是怎么回事?
在一次偶然的研究过程中,新西兰的科学家发现,一条珊瑚鱼的骨骼X光片中显示出了类似于舌头的结构,甚至还有明显的骨骼。该发现完全颠覆了人们对这种鱼的固有印象,科学家试图对此进行全面的研究。
钓鱼杂谈 2020-09-08 -
一条鲸鲨现身新西兰, 体长超10米, 是迄今为止最大的鱼类
来自新西兰的Nik Weyel开着自己的船在具有神话色彩的芒格努伊山附近海域航行,船上还有19名同行的乘客,他们遇见了一条体长达到了10米以上的鲸鲨。
钓鱼杂谈 2020-03-12 -
如何处理芋螺(鸡心螺)刺伤
芋螺又名鸡心螺,是腹足纲芋螺科动物的总称。全世界约有700种,主要生长于热带和亚热带海域,栖息于岩石、珊瑚礁、泥沙的海底和潮间带与潮下带浅水区。根据芋螺的猎物不同,可分为3类:①食虫芋螺,约占全部芋螺的70%左右,常见的有象牙芋螺、方斑芋螺;②食螺芋螺,常见的有织锦芋螺、黑芋螺等;③食鱼芋螺,种类较少,但毒性最强。可刺伤脊椎动物和人,导致中毒甚至致死。常见的有地纹芋螺、马兰芋螺、线纹芋螺等。
钓鱼杂谈 2020-11-18 -
[钓鱼杂谈] 2018-01-15
[视频]介绍两位连“渔政”都要亲自给他们颁奖的-电鱼佬
今天小编给大家介绍两位不同凡响的高手!一天509斤鱼!厉害吧!狂刷鱼友圈!
-
又一海钓名城:珠海
珠海下辖的海岛周围海域的海水富含丰富的养分,海产丰富,已知的鱼类就有多达200多种,其中很多鱼类是海钓者的心头好。
钓鱼杂谈 2020-11-05 -
你与海钓王的距离,就差一个上川岛!
陶公“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生在大城市这物欲横流世界里的我,无时不想“寻一世外桃源,就此归隐”。一周劳顿,身心疲惫。周末约上三五钓友,到台山上川岛吹吹海风,看看海景,来个海钓,不亦乐乎!
钓鱼杂谈 2020-07-09 -
[钓鱼杂谈] 2020-03-04
[视频]南极血红一片,青藏高原发现28种新病毒!一场危及75亿人的灾难正在发生
全世界都在关注新冠肺炎的时候,一个关乎全球75亿人的消息,迅速淹没在信息流中。很少有人意识到,另一场灾难,正在酝酿之中。